我顺利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踏上underground,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该对这三周作何期待,一路旅途劳累,只想赶紧找到在伦敦的宿舍。
早早收拾好给明天第一天上课做好准备,幸运的是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宿舍地理位置非常方便。我住在northumberland house, 距离特拉法尔加广场,和地铁站步行只需五分钟的地方。我申请的单人间,有独立卫浴,虽然不是很大但舒适度很不错。第二天一大早,我先去学校的clement center 完成了暑校注册,终于获得了lse的学生身份。
然后立马往上课的教学楼赶,Lse的校园是开放式的,距离我的宿舍大约步行20分钟左右,各个教学楼之间走路也可以到达,每个教学楼虽然都不是很大,但都各有特色,奉上一张我上课的new academic building 的外部图。
坐进教室里没几分钟教授就来了,根据口音判断教授貌似是个意大利人,而还被时差折磨的我,就这样昏昏沉沉的开始了我的宏观经济学习之旅。
第一天上课的我,没想到一次lecture竟然要三个小时,平时在学校上课,我已经习惯了50-70分钟的课程,所以光在教室里坐三个小时,一开始也是挺痛苦的哈。
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教授讲课的速度。因为暑校只有三周,还包括周末和考试,所以真正上课的时间很有限。教授讲课的速度是一天一个章,也就是普通大学里面一周的学习量。头两天我真的完全是被牵着鼻子走,教授讲一个新的概念,我就赶紧在讲义上记下来但是信息量真的是很大,所以还是挺有挑战性的。
正当我一个人郁闷了三四天的时候,我遇见了我的好战友maria,一个来自厄瓜多尔的女生。我俩认识的经过是因为同在一个学习小组-每天lecture结束以后,会有一个半小时的tutorial,由在lse学习的博士生给我们讲解当天老师讲到的经济模型以及相应的题目,某天的tutorial课之后我俩都没走,因为还有一堆不会的,就留下来问我们。
后来也就顺道一起去了图书馆,结果聊着聊着发现,我们俩都以为自己是班里唯一一个没跟上老师的人,深感相见恨晚,于是从此就成为了一起学习的好搭档
图书馆大概五六层的样子,经济类和政治类的书非常全面,打印、借阅和电脑使用都十分方便,即使我们只是短期学生,也能享受到全部的服务。学校的图书馆分为安静区和非安静区,还有我最喜欢的懒人沙发,简直复习必备良器。
鉴于图书馆这么利于学习,而我和她都属于回了宿舍就不是很想学习的类型,所以我们基本每天或每隔一天就会一起去图书馆,复习一下老师讲过的东西。经过几天学习以后,我们确实也逐渐熟悉了宏观经济的模式,总结起来方便很多。这确实从某种程度上治愈了我的拖延症,短短的时间根本来不及拖延就考试了,所以那几天我们真的是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啊,现在想来也挺开心的。
除了学习模式上的挑战,同学的多样性也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暑校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欧洲缩影,有已经工作的被公司派来再学习的人,也有刚上大学一样像我还不确定专业的学生。除了年龄的跨度,每个人个体的多样性才是让我最惊喜的。
说实话这次上课我只见过三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其他的全是意大利、西班牙、印度、丹麦、荷兰等等其他国家在此求学的人,一群非英语母语的人,操着各种口音的英语,一起来学习宏观经济,确实也是蛮好玩的。
而每个国家的人对于另一些国家的人的看法,现在想起来也依旧是想笑。一个意大利小哥就曾抱怨说英国人的英语口音实在是可以用咬牙切齿来形容,发音用力到让人不解。而一个丹麦小哥还问过我和我的中国同学,是不是在中国和人们谈论政治就会被抓起来。
在大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其他国家的好奇心还是很可贵的,尤其这回的很多同学都十分open-minded,乐于和其他国家的同学交流。
除了学习以外,lse还组织了很多在伦敦以及周围城市的游玩活动,性价比很高。比如wicked的歌剧票,只要四五十磅左右就可以买到平时一百多的位子。但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票数较少,我想买的时候已经没有剩什么了。但是我跟学校一起去了英国小镇巴斯,参观了罗马浴池(就是几百年前人们洗澡的地方哈哈)。
巴斯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景色优美,自己的market很适合在午饭后慢慢的逛,有很多不错的手作店。
伦敦游玩的另一大便利是很多景点都是扎堆出现的,而且好多都可以地铁直达,十分方便。
比如我宿舍门口的trafargal square, national gallery,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Buckingham palace,st james park全部在步行范围内。稍微远一点的london eye,big ben, Westminster abbey,也都可以在同一天游玩。
从tate modern望出去就是千禧桥和圣保罗大教堂。很多景点参观都是免费的,所以在伦敦游玩真的很舒心。
很多地方还可以凭学生证拿到很大的优惠,比如我走之前的礼拜六,用30磅买到了平时120磅的wicked的票,感觉自己真心幸运。有机会去体验一下伦敦西区话剧真的很棒,不同的文化里人们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反映自己的生活。
细细回想,给我的感受真的太多了。若要挑一个重点来说,那大概是告诉我生活还可以这样过。在短短的三周里,居然可以完成这么多事情,体验这么多不一样的事,认识这么多有趣的人。
的确,这样想还是给了我很大勇气的,从惯性迟疑自己的选择到惯性相信自己的选择。因为这种相信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而是建立在比较全面的背景知识、理性的逻辑判断和尊从自己内心想法的基础上的。
再说,尝试新的事物时,也许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丢脸和犯错。一个人不可能生来就能过上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想要调整,不就是得去尝试吗,偶尔感觉没做好的事,其实后来想想也是一堂课,一段回忆。
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但是心里不总得还要怀揣着这种在泰晤士河畔走走停停,在公园里,一个闲来无事阳光正好的下午,可以静下心去看一本书的生活吗。Lse 给了我很多可能性,让我知道自己还没变成一个不知想要什么生活的人。
点击收起